跳至主要內容

[travel]花蓮-慕谷慕魚.慶修院

母雞帶小雞
這次去花蓮,我只想寫一點點事情。
慕谷慕魚很美,美到我私心希望沒有人知道它的美麗。愈少人知道,裡面的生態愈能維持住,不會再有人像瘋子一樣站在石頭上跳水或是在湛藍的溪水中洗腳。甚至,也不應該開放汽機車進入,一方面是為了安全,另一方面是汽機車所排放的廢氣會污染環境。
不管是前往慕谷慕魚還是龍澗發電廠,那路都是無法雙向會車的,一定要先等一方的車子通過之後,再讓另一方的車子過去。
在慕谷慕魚步行了約一個半小時,幾乎能下去溪水的地方都崩塌的差不多了。如果要溯溪,除非當地原住民以專業的配備帶著遊客進去,不然是無法碰到溪水的。我們只是單純的在山裡漫步、拍照,我卻看到溯溪的人像瘋子似的從巨石上跳入水潭中,也有年輕人在吃飯時一派輕鬆的說:「我等一下要跳水呢!」那裡的石頭都是巨大的大理石,沒有救生員,我真的覺得,這些孩子們真的太天真了。
入山管制應該更嚴格些,降至300人,並禁止汽機車入內,對環境的保護可能才有實際效用。
在慕谷慕魚所拍的照片,都是偉展一邊在身後緊抓著我,一邊罵我所拍攝的。山路溼滑,一個不小心就會掉進山谷裡。就如他所說的:「每年不曉得有多少蠢人以為自己愛好攝影而讓自己沒命。」我不會否認他說的。許多自然美景的確很美,但也美的要人命。很多危險都是看不出來的:因露水而濕潤的野草,不小心就會滑下山谷、高大的大理石會讓人下得去但上不來、清澈見底的溪水讓人無法清楚這一潭水到底有多深?有沒有漩渦隱藏在其中?

所以當我們回程,遇到幾個年輕人,他們問說哪裡有地方下去溪邊時?我緊閉著嘴,什麼都不想說。要怪我自私也好,我真的不想再看到有人把這上游的水源污染到恐怖的程度,幾乎碰到水的游客,都把那裡當洗腳池,真糟。
要尊敬自然萬物,如果,有人把腳伸進你家喝的水,或是在飲用水旁嬉戲,你會開心嗎?
慶修院
慶修院是完全在旅途計畫中的意外,但這三天本來就是趟充滿意外的旅程,只是很湊巧的讓我們見到了日本的密教廟宇。而且,很開心的是,我們參拜了裡面的88尊佛像。更有趣的是,我聽到了一段話,這段話,只有當初說給我聽的人和我比較有意義,所以不寫在這裡,當下的震撼,大概很少有人能想像。
不過,倒很少有人會照著入門處的建議,進廟前要先潔淨身語意的動作。但現在想一想,進去後抱持著尊敬的心是更重要的,但能做還是做吧!
日出時所拍的浪花
最後,我要跟大家說的是,當各位站在大海或是水邊時,請各位不要,千萬不要再撿石頭扔進水裡又或是馬上把襪子脫下來就往水裡衝,這是對水中生物非常不尊敬的舉動,也是污染,請大家多多傳遞這個觀念,請各位愛護及尊敬我們的大自然,讓後代的子孫都能親眼看到自然的美,而不是藉由照片緬懷。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換版型

換這個版型的50%原因在於希望瀏覽的方式更簡單些,沒有一些有的沒的廣告或是圖片,同時也是為了能讓手機使用者透過那小小的螢幕瀏覽時沒有困難,於是把之前的版型換成現在的版型。不過,Muser所設計的這款版型,在原本的設計上,寬度都是固定的,這就導致不同大小的視窗在瀏覽上,即使寬度固定讓網頁不會跑掉,但兩邊就是會浪費掉,這點就不符合無障礙網頁的原則,這不是參考研考會的90條文言文規範,而是參考Web Accessibility Tools裡的視窗縮放工具後得到的結論。

聽死神說故事--偷書賊

書名:偷書賊(THE Book Thief) 作者:Markus Zusak ISBN:9789866973420 作者網站: Markus Zusak 譯者:呂玉嬋 出版:木馬文化 封面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局。 購買於小小書房。 這個夏天讀《偷書賊》和《失物之書》,會在兩本不同的故事裡看到同一個時空背景所發生的故事,同樣是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同樣在說文字的力量,但《偷書賊》的節奏比《失物之書》緩慢一些。我盡量不要比較這兩本書,因為這是很無聊的事,但在閱讀的過程裡總驚訝這兩個故事有那麼多巧合之處,不是情節上的相似,而是在人物角色和背景總是有相似或是對立的情況出現。 《偷書賊》的女主角是被德國夫妻領養的莉賽爾,原本也要一同被領養的莉賽爾的弟弟卻死於火車上,莉賽爾在遭受與父母分離及弟弟的死亡後,在精神上受了極大的創傷,幸運的是領養她的父母是故事書中最仁慈的角色,給了莉賽爾完整的愛,不同於此時期裡其他的孩子可能瀕臨餓死或是送入集中營或是在街頭流浪被流彈波及,莉賽爾因為養父母的照顧和周遭的朋友、躲在地下室的猶太人…還有偏愛她的死神。 這個故事的特別處之一,敘述者不是主角或是任何一個書中的角色,而是沒有時空限制,總是旁觀的第三者,特別是在二戰的年代,無所不在的死神,戰場、集中營、巷弄裡,特別的是,這個死神總是想要表現祂冷酷無情和輕蔑人類的一面,但實際上我們從書中讀到的,是祂憐憫人類、輕視、無奈、驚訝人類的個性,也像人類一樣會抱怨工作、具有詩意、幽默感,也就是具有人性的一面: 人類只有在一天的開始與結束時,才會觀察顏色的變化。 但是對我而言,一天當中,每個短暫片刻都呈現出不同的色度與調性。 光是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包含了幾千種不同的顏色:蜜蠟黃、柔絲藍、陰鬱黑。 我是做這行的,當然特別注意顏色的變化。 …她貫徹始終,只要經過三十三號的門口,從沒有忘記吐痰,還會外加一句「死豬」。我發現德國人有個特點:他們真的很愛豬。 這個具有人性的死神成了說書者,祂說著在戰時會發生在任何一個角落的故事,然而我們透過祂的眼睛,看到一個帶著色彩、煙硝味濃厚、心驚膽跳與眼淚的故事,祂不儘是旁觀者,同時也是貫穿整個故事的主要角色之一。 整個故事讀起來有對納粹主義的不滿也有對當時情況的無奈。裡面對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的描寫也很貼切,莉賽爾和猶太人麥克斯分別經歷了不同程度的打擊,也產生了同樣的症狀,

Power and Information in Digital Governance: The Influence of Tech Giants and the Challenges of Media Literacy

I do not have enough time to organize a team or invite panelists to a roundtable discussion in APrIGF 2024. I have listed some interesting issues for anyone who wants to send proposals to APrIGF 2024 or anyone who wants to discuss these issues in any 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 (IGF). As an observer of the internet or digital technology policy and development, I raise my concerns about how the government regulates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of tech giant companies and how people enhance media literacy. 1. The Tech Giants may control our lives and be stronger than the government.  Last year, Microsoft announced plans to invest 2.5 billion pound 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frastructure in the UK. Of course, The UK government welcomes the investment. Any government welcomes foreign enterprises' investment in emerging technology, especially in cyber(AI or internet)security, talent education, semiconductors, or other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s. At the same time, the UK Competition Marke